毕业生偏爱考公进国企?全国政协委员刘林:不应指责年轻人 具体情况是什么!

导读 【毕业生偏爱考公进国企?全国政协委员刘林:不应指责年轻人】!!!今天受到全网的关注度非常高,那么具体的是什么情况呢,下面大家可以一起...

【毕业生偏爱考公进国企?全国政协委员刘林:不应指责年轻人】!!!今天受到全网的关注度非常高,那么具体的是什么情况呢,下面大家可以一起来看看具体都是怎么回事吧!

1、原标题:毕业生偏爱考公进国企?全国政协委员刘林:不应指责年轻人

2、两会·高见

3、“宇宙的尽头是考公”成为网上颇为流行的一句话,这一现象背后折射出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困境和就业现实选择。官方公布数据显示,2024年全国高校普通、职业本专科毕业生1179万人,比去年增加21万人。

4、如何看待年轻人的就业选择,怎样解决当下的就业问题?2024年全国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民办教育协会会长刘林接受南都记者专访中表示,在就业形势严峻时年轻人考公、想进入央企国企是自然的选择;但同时也要看到,很多毕业生也在不断调整就业预期,前往中西部地区、基层一线的比例在提升。

5、为解决就业问题,刘林今年全国两会带来一份建议,呼吁拓宽国内升学渠道和国际留学渠道,在就业方面,解决供求信息不对称问题,清理各种隐性就业歧视,国有单位应带头消除招聘中学历门槛、资历条件过高(超过岗位实际需要)等不合理现象;优化直播带货、网络创作等自由职业和就业新业态社会保险制度,并在国家职业目录中赋予正式职业名分,给予相应社会地位。

6、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民办教育协会会长刘林。

7、谈毕业生就业

8、就业难背景下,不应指责年轻人选择“央国政”

9、南都:今年两会,你带来哪些提案和建议?

10、刘林:我的提案和建议,主要是关注如何推动科学教育创新发展、如何解决高校毕业就业问题,这些都是当前讨论比较多的问题。

11、南都:现在很流行一句话是“宇宙的尽头是考公”,怎么看待这种现象?

12、刘林:有人认为大学生就业不应该只盯着央企、国企和政府部门(简称“央国政”),说他们“就业观”不端正,我不赞成这种观点。

13、“央国政”是中国经济社会的主流单位,把这些岗位作为选择没什么问题。也要看到现在有些高校毕业生也在不断调整自身就业预期,近年来到中西部地区、基层一线、中小城镇、小微企业就业的毕业生比例不断提高。

14、有的大学生排斥某些岗位,可能是因为专业不对口、收入难以维系生活,或不符合个人兴趣。我曾经问几个本科硕士毕业的外卖员为什么送外卖,有的人说他喜欢玩手机、喜欢自由,想支配自己的时间,在流水线上工作无法掌控自己的时间。可以看到年轻一代观念在发生变化,我觉得社会进步方向就是应该鼓励人寻求最适合自己的学习道路和生长模式。

15、南都:如何客观看待这几年的就业形势?

16、刘林:总体来看,就业难还是受经济形势影响,板子不能拍到大学生和学校身上。

17、我觉得要客观看待缓就业、慢就业现象,建议提高毕业生就业统计口径的科学性,毕业后仍专心备考(考研、升本、留学)等群体规模数以十万计,而现行的就业统计与服务还不能适应这个趋势。

18、所以我建议将有其他选择意向、暂时不需要就业的群体单独列出(不纳入当期就业统计基数),建立精准、科学统计口径,并根据他们的需要给予一定的缓冲期,及时跟踪后续情况,延长服务周期。

19、南都:帮助毕业生就业,政府和社会层面,还可以做哪些事?

20、刘林:当前已有一些针对就业难的措施,比如扩岗、定招、建立招聘补贴制度等。但由于招聘需求减弱、就业需求增长的供需矛盾凸显,高校毕业生就业压力依然很大。

21、解决就业问题,首先可以拓宽国内升学渠道和国际留学渠道。建议中央有关部门建立研究生扩招专项行动,并在制约研究生扩招的师资、宿舍等关键瓶颈问题上采取大力度措施;扩大国家留学基金资助留学范围、规模,发挥留学基金委等机构联系国外高校面广、专业性强的优势,免费为毕业生联系、推荐更多的留学机会。

22、同时,在就业方面,解决供求信息不对称问题,支持社会招聘服务平台与学校长期合作,规范就业中介市场。清理各种隐性就业歧视,国有单位应带头消除招聘中学历门槛、资历条件过高(超过岗位实际需要)等不合理现象;优化直播带货、网络创作等自由职业和就业新业态社会保险制度,并在国家职业目录中赋予正式职业名分,给予相应社会地位,提高上述新职业对高校毕业生就业吸引力;对于无经济收入来源的失业毕业生给予失业保险基金救济,即时纳入兜底保障范围,并提供免费技能培训、就业指导,帮助他们尽快就业。

23、谈中小学教师减负

24、迎检迎评占用教师大量时间,建议修改编制标准为教师减负

25、南都:中小学教师减负是今年很多代表委员关注的问题,去年两会你也提了相关提案,到现在有收到答复吗?相关情况是否有改善?

26、刘林:我看到教育部门还是非常重视的,也一直在努力扭转、改变,特别是随着中央治理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工作部署的不断深入,有了一定好转。

27、南都:在此前实践调研中有什么发现?

28、刘林:据我观察,现在教师早晨起来到学校就得盯着学生自习,盯完自习以后各种表格各种材料全来了,然后中午得盯着学生吃饭,还要搞公众号写文章,一天从早忙到晚。现在各种评选太多了,我们管这叫“帽子”,各种各样的帽子,每个帽子背后有很多事情要干,你不去弄这些帽子,你的位子、你的票子、你的房子都受影响。为了应付这些,占用了教师大量时间,就没有精力去教学,这反而是最重要的事情。

29、另外还有“迎评”。有的高校老师跟我说他这一年不干别的,除了讲课外,整天准备材料,参加各种评比,获评就代表学校的荣誉。

30、南都:解决中小学教师负担过重的关键问题在哪?

31、刘林:教师负担重是因为编制不足,问题根源在于当前仍沿用十几年前的编制标准。但相对于十几年前,现在学校教育多了“德智体美劳”和科学教育,教师承担了大量工作,不能再简单地按照学生人数来确定教师编制数量,应该在此基础上,考虑学校给每个学生提供的教育内容增加的现状。除了调整编制,也可以通过员额制和同岗同酬等方式解决人手不足的问题。

32、谈民办教育转型

33、去年一批机构倒闭属正常现象,机构转型时应重视区域市场供求关系

34、南都:近年来一些民办教育机构接连倒闭,如何看待这种现象?

35、刘林:我们对倒闭机构分析发现主要有两种情况:第一种是由于疫情防控期间,机构承担的经营成本大,比如负担教师房租等,当时虽然也推出了一些减租政策,但无法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一些幼儿园、早教机构按天收费,学生被困在家,机构就没有了收入,只能勉强支撑度日。再叠加近年来出生人口减少问题,疫情防控转段后部分地区出现生源断崖式下降。受大环境影响,有些原本选择高收费早教机构的家庭,重新回到公立幼儿园体系,此类机构中就出现了倒闭现象。

36、第二种情况,更多是经营模式出现问题,在寻求转型时还未成功时就出现资金链断裂,即使没有疫情冲击也可会倒闭。

37、总体上看,去年出现一批民办教育机构倒闭是正常现象。同期全国的学校数量一共减少2万多,其中只有部分是民办中小学幼儿园,还有一部分是因裁撤并校减少的公办学校。2012年到2022年这十年间,平均每年全国减少8000多所小学,这是一个人口变化和周期规律变化的必然结果。

38、南都:出生人口减少、生源减少的趋势下,民办教育机构应如何转型?

39、刘林:民办教育面向市场,必然会受到人口市场等多重因素的影响,由于阶段性需求或区域性需求减少,民办学校自然面临停办的情况。

40、民办教育协会倡导民办学校建立对所在区域市场的分析能力。首先要意识到人口变化对教育机构的影响有滞后性,要认真研究人口的走向和波动规律,在人口增长时期,增大学校的规模和投入,也要为低谷期做好充分准备。其次,要关注区域的市场需求和机构布局,比如某区域职业教育发展总体较好,但如果全是职业教育,就会供给过剩。当前已经由此前的面向全国招生转变为区域招生,因此民办教育需掌握本区域供求关系,从中寻找转型道路。

41、如果发现市场需求不足以支撑学校可持续发展,建议幼儿园中小学等机构及早转型。可以就地转化为面向儿童的社会服务机构,提供综合或托幼等服务;也可以将办学地点迁移到区域内还有需求和经济实力良好的地方。

42、还要提醒的是,民办学校要防范过度扩张带来的风险,以我们的经验来看,相当一部分民办学校适合“小而美”的办学模式,但部分学校喜欢“大而全”,在资本的推动下,走上集团化连锁办校,最后倒在经营不善。

43、历经前一阶段的规范,当前民办中小学发展进入政策稳定期和人口变化的窗口期,当下最重要的还是扩优提质、提升办学质量。

44、南都:对家长来说,如何避免踩进教育机构爆雷的“坑”里?

45、刘林:首先要注意“大课包”现象,即市场上很多培训机构和幼儿园提供优惠折扣,以“大课包”名义一次性收好几年的学费,家长要尽量避开这种跨期缴费。

46、对于已经爆雷的机构,建议理性维权。监管机构要尽可能采取兜底办法,另外大家也要判断一下,机构是否还有缓过来的可能。如有可能,要给经营者一定时间和空间来渡过难关。反之,如果所有人集中退费产生挤兑,这个教育机构就彻底无望,只能走破产之路,各方都受到损失。如果给一定缓冲期,在政府监管机构指导下,机构还可以通过转型自救、行业互助、“退费+兑换”等方式尽可能减少家长损失。

47、南都全国两会报道组

48、采写:南都记者 郭若梅 蒋小天 吕虹 发自北京

以上就是关于【毕业生偏爱考公进国企?全国政协委员刘林:不应指责年轻人】的相关消息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