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摇碧莲
在江南水乡的某个小镇,有一座古老的石桥横跨清澈的小河。桥头站着一位年近七旬的老人,他身着粗布衣衫,手持一根竹杖,面容慈祥而安详。人们都叫他“不摇碧莲”。这个名字源于一个传说:据说当年此地洪水泛滥,村庄被淹,唯有这位老人临危不惧,用双手扶住摇摆的荷叶,为乡亲们开辟了一条生路。从此,“不摇碧莲”成了他的代号。
如今,老人早已不再提起这段往事,但他依旧每日清晨来到桥边,为过路的人递上一碗热腾腾的粥。这粥是他自己熬制的,里面放了红枣、枸杞和糯米,暖胃又滋补。有人问他为何如此坚持,他总是微微一笑:“能帮到别人,便是我最大的欢喜。”
小镇上的人渐渐习惯了这样的生活。孩子们喜欢围着他听故事,年轻人则常向他请教人生困惑。有一次,一个年轻人抱怨自己工作辛苦却始终得不到认可,老人听后缓缓说道:“人生如荷,有时需随风摇曳,但根基要稳;若根基不牢,即便外表再美,也难长久。”一番话让年轻人茅塞顿开。
夕阳西下,老人的身影融入余晖中,仿佛与天地融为一体。他没有惊天动地的事迹,也没有显赫的地位,却用自己的方式温暖了整个小镇。正如那句老话所说:“善行不在大小,贵在恒久。”不摇碧莲,就是这样一位默默奉献、让人敬重的平凡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