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端午节的古诗词

端午节,又称为龙舟节,是中国传统的节日之一,主要流行于中国及东亚和东南亚的其他国家。这个节日主要是为了纪念古代爱国诗人屈原而设立的。在这一天,人们会吃粽子、赛龙舟、挂艾草、佩香囊等,以此来驱邪避疫,祈求健康平安。除了这些习俗外,端午节还留下了大量脍炙人口的诗词,它们不仅展现了古代文人墨客对节日的独特感悟,也体现了中华民族深厚的文化底蕴。

下面列举几首关于端午节的经典诗词:

1. 《乙卯重五诗》(宋·陆游)

“重五山村好,榴花忽已繁。

粽包分两髻,艾束著危冠。

旧俗方储药,羸躯亦点丹。

日斜吾事毕,一笑向杯盘。”

这首诗描绘了端午节时乡村生活的美好景象,石榴花开得正盛,家家户户忙着包粽子、挂艾草,展现了一幅生动的端午节庆画面。

2. 《午日处州禁竞渡》(明·汤显祖)

“独写菖蒲竹叶杯,

蓬城芳草踏初回。

情知不向瓯江死,

舟楫何劳吊屈来。”

此诗表达了作者对于端午节不举行龙舟竞渡活动的遗憾之情,同时也流露出对屈原高尚品格的敬仰。

3. 《浣溪沙·端午》(宋·苏轼)

“轻汗微微透碧纨,

明朝端午浴芳兰。

流香涨腻满晴川。

彩线轻缠红玉臂,

小符斜挂绿云鬟。

佳人相见一千年。”

苏轼在这首词中,细腻地描述了端午节女子沐浴兰草、佩戴彩线、悬挂符咒的情景,透露出浓厚的生活气息与美好的祝愿。

4. 《已酉端午》(元·贝琼)

“风雨端阳生晦冥,

汨罗无处吊英灵。

海榴花发应相笑,

无酒渊明亦独醒。”

这首诗通过描绘风雨中的端午节,以及无法祭祀屈原的遗憾,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悲凉与对屈原精神的怀念。

以上这些诗词,不仅记录了端午节的传统习俗,更承载着古人对于家国情怀、生命价值的深刻思考,是中华文化的瑰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