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床快婿指的是谁

东床快婿的由来

“东床快婿”是古代汉语中用来形容女婿的一个雅称,源自一个流传千古的故事。这个成语背后不仅包含着深厚的文化内涵,还折射出古人对婚姻和品德的重视。

据史料记载,“东床快婿”的典故与东晋时期的一位名士王羲之有关。当时,太尉郗鉴有意为自己的女儿挑选一位才德兼备的夫婿。他向王家提出联姻请求,并派使者前往考察。使者到达时,正值王家子弟们正在读书习字,个个衣冠整齐、谦恭有礼。然而,唯独有一人与众不同——他正躺在东边的床上吃饼,丝毫不在意使者在场。这位随性而洒脱的人正是年少时期的王羲之。使者回禀郗鉴后,郗鉴却非常欣赏王羲之的这种自然本真之态,认为这样的人不拘小节、胸襟豁达,更符合自己对女婿的期待。于是,王羲之最终被选中,成为郗家的乘龙快婿。

“东床”后来便成为新郎的代称,“快婿”则是对女婿的美称,“东床快婿”因此得名。这一故事不仅展现了王羲之超凡脱俗的个性,也体现了古人择偶注重内在品质而非外在形式的价值观。

如今,“东床快婿”常用于形容那些品行端正、才华出众的女婿。它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称谓,更承载了人们对美好姻缘和高尚品德的向往与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