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回乡偶书

《回乡偶书》是唐代诗人贺知章晚年归乡时所作,表达了他久别家乡后重归故土的复杂情感。这首诗短小精悍,却蕴含深意,展现了诗人对时光流逝和人生变迁的感慨。

贺知章一生仕途顺遂,官至秘书监,晚年因厌倦官场而辞官归隐。当他回到阔别多年的故乡时,已是白发苍苍的老翁。面对熟悉的村庄与邻里,他不禁感慨万千。诗中写道:“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寥寥数语,将岁月的无情刻画得淋漓尽致。少年时离开家乡,年老时才得以归来,虽然口音依旧熟悉,但容颜已老,头发稀疏,这种变化让人倍感沧桑。

接着,“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这一句更是令人动容。曾经的小孩如今长大成人,见到这位陌生的老人,竟然不敢相认。他们好奇地询问:“客人您是从哪里来的?”这样的场景让贺知章意识到自己已经远离家乡太久,与这里的一切都产生了隔阂。然而,这并不是悲伤,而是充满温暖的人情味。尽管岁月改变了外貌,但家乡的热情与淳朴依然未变,这让诗人感到欣慰。

整首诗虽只有四句,却饱含深情。它不仅记录了诗人个人的经历,更折射出许多人对故乡的思念与眷恋。每个人都会经历离别与重逢,而当真正踏上归途时,那份熟悉又陌生的感觉总是让人难以忘怀。贺知章用最朴素的语言,道出了最真挚的情感,使这首诗成为千古传颂的经典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