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花3000元回收一张小马宝莉卡,“集卡瘾”谁能解?】!!!今天受到全网的关注度非常高,那么具体的是什么情况呢,下面大家可以一起来看看具体都是怎么回事吧!
1、近期,以“小马宝莉卡”为代表的各种卡牌在全国多地的小学生群体中流行开来。类似于80后、90后记忆中的水浒卡,这些卡牌需要通过“开盲盒”来获得,孩子们通过集卡、交换、购买来获得卡牌,并将其作为“社交名片”。
2、但随着一些黄牛炒作、网上直播拆卡等的刺激作用,不少地方都出现了小学生沉迷集卡、攀比炫耀、高价购买等不良现象,不时有小学生花几千元买一张卡的情况见诸媒体。
3、针对这些现象,有教育研究学者指出,小学生攀比消费、一掷千金的责任在家长,反映出部分父母纵容孩子不理性消费。同时有心理医生建议家长,可以引导孩子通过写作文等方式说出自己买卡、集卡的原始想法,让孩子思考并正确认识自己的心理,并通过买文具、做家务等方式引导孩子的爱好兴趣。
4、有律师指出,这类卡牌的经营应受到《盲盒经营行为规范指引(试行)》的规范,避免出现过度营销等问题。引导未成年人理性消费,需要建立更为完善的未成年人消费保护机制,规范商家的营销炒作行为。
5、印刷精美+社交利器 多地小学生沉迷方寸卡片
6、近日,海报新闻记者到济南历下区某小学门口的一家文具店探访,在收银台附近的显眼位置,摆满了二三十种包装鲜艳的各式卡牌。“女孩买小马宝莉比较多,男孩买奥特曼的多。”老板告诉记者,小马宝莉卡每包有五六张卡牌,按稀有程度分为R、SR、SSR几个等级,售价从2元到10元不等。
7、济南历下区某小学附近文具店销售的卡牌
8、记者观察发现,孩子们玩的这些动漫衍生卡牌与80后、90后记忆中的水浒英雄卡、三国人物卡类似,区别在于如今的卡牌不仅印刷更加精美,还脱离了干脆面等美食的诱惑,作为盲盒卡片单独售卖。
9、以近期最火爆的小马宝莉卡为例,国内一家公司以上世纪80年代美国动画片《小马宝莉》为基础,通过授权合作推出系列卡牌,卡牌上各种炫彩缤纷的小马形象受到大量中小学女生的青睐,孩子们收集后用来与同学对比、炫耀。
10、“玩卡是通过SR、SSR来看等级,最主要还是看我喜欢哪个人物。”来自泰安的小学生刘梓豪(化名)向海报新闻记者介绍了卡牌的玩法。他告诉记者,买卡牌就像抽盲盒,越稀有的款式越“值钱”。
11、随着玩的学生越来越多,卡牌的“社交属性”也逐渐增强。“如果你有一张很稀少的卡,在同学面前显摆一下当然就很有面子。”刘梓豪称,在学校里如果把多余的卡牌送给同学就会获得好人缘,而那些不玩卡牌的同学会被认为“落伍”。
12、孩子们在玩卡的过程中,还形成了一套专门的“术语”。购买卡牌叫“抽卡”,拆开包装袋叫“拆卡”;出现频率高的卡牌叫“普卡”,稀有的被称作“有卡位”;为了得到稀有卡牌整盒购买,被孩子们称为“端盒”。
13、精美的外观、稀有卡饥饿营销、社交属性的玩法,让大量小学生难以抵挡卡牌的诱惑沉迷其中。有家长反映,孩子一旦抽中稀有卡牌就会兴高采烈、手舞足蹈,就像中了彩票一样。
14、“黄牛”炒作诱导之下 有小学生为求一卡豪掷数千元
15、“有的是拿自己的零花钱买的,有的是同学给的,家长不反对我玩卡,也没有因为这个和他们吵过。”泰安的刘梓豪同学告诉记者。
16、来自重庆的学生家长赵晓丽(化名)对孩子玩卡牌既不支持也不反对:“有时候过节日、孩子生日也会给孩子买,她有自己的想法,能懂得控制就行。”
17、记者探访的上述文具店老板也称,到店里买卡牌的孩子大部分是由家长带着来的,学生自己来买的比较少。
18、对于家长们的上述心态,济南的一名90后小学教师给出了自己的思考:“由于这些卡牌上只有单纯的动漫形象,相比烟卡、萝卜刀等玩具,家长们不需要担心卡牌画面对孩子产生错误引导,每包2元到10元的价格也不是很贵,因此很多家长并不反对孩子们集卡,甚至会把卡牌当作给孩子听话的奖励。”
19、就在家长们放松警惕时,有些“黄牛”为了炒热卡牌市场,开始向孩子们鼓吹某些稀有卡牌的高价值。近期,有媒体记者在北京的卡游(合生汇店)里看到一名“黄牛”捧着多套小马宝莉的卡册,向孩子报出一些小马宝莉稀有卡的市场行情:“这张‘柔柔碧琪’卖的话得650元,这张‘紫悦公主’最少500元。”
20、“我一个同学因为收一张卡,花了三千多(元)呢。”泰安的刘梓豪同学告诉记者,为了买到心仪的卡牌,有些同学会反复“端盒”,也有的选择高价从同学手中购买。
21、上述重庆家长赵晓丽也称:“我们家孩子抽卡,单单小马宝莉卡就抽了两千多(元),孩子经常‘端盒’,一盒18包就是180块钱,不知不觉中花了一大笔钱。”
22、有的孩子为了获得卡牌,甚至不惜瞒着家长拿手机去扫码购买。据广东卫视民生频道报道,广东一名家长向媒体曝料称,孩子竟然在短短三个月内悄悄花费了近7000元购买小马宝莉卡。
23、律师解读:应按盲盒予以规范 完善未成年人消费保护机制
24、针对如今的卡牌、零食盲盒等层出不穷,且消费群体呈现低龄化的趋势,山东国曜琴岛(济南)律师事务所邵洁律师认为,未成年人心智发育尚未成熟,容易出现盲目跟风和成瘾的心理,学校、家长、商家都要注意对此进行适当的规范和引导。
25、邵洁律师介绍,目前针对这一现象的相关法律法规有《民法典》和《盲盒经营行为规范指引(试行)》。
26、其中《民法典》规定,不满八周岁的未成年人为无民事行为能力人,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实施民事法律行为;八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实施民事法律行为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或者经其法定代理人同意、追认。
27、邵洁分析称,这种卡片实际与盲盒类似,因此应该适用2023年6月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印发的《盲盒经营行为规范指引(试行)》。根据该规定,盲盒经营者不得向未满8周岁未成年人销售盲盒;向8周岁及以上未成年人销售盲盒商品,应当依法确认已取得相关监护人的同意。盲盒经营者应当以显著方式提示8周岁及以上未成年人,购买盲盒需取得相关监护人同意。
28、邵洁律师认为,除了通过上述现行规范引导未成年人理性消费行为,还需要社会各方共同努力,建立更为完善的未成年人消费保护机制,规范卡牌、盲盒价格体系,规范盲盒商家的营销行为。
29、学者拆招:孩子花几千买卡牌责任在家长 可引导孩子认识自己的心理
30、“如果小学生花几千块钱去买卡牌,一定是家长的问题,钱在你身上,你不给孩子不可以吗?”21世纪教育研究院院长、教育学者熊丙奇直言不讳地指出,小学生容易受到外界影响,出于攀比心态去买卡牌,但如果家长给孩子花这个钱,就是纵容孩子的攀比消费、不理性消费。
31、熊丙奇分析称,如果家长没有科学的育儿观念,无限制地满足孩子的任性要求,孩子就容易被这种教育带歪,家庭教育出现问题,首先责任在家长。
32、“告诉孩子,父母的钱不是你的钱,你想买什么东西,要靠自己劳动挣钱。”熊丙奇建议,培养孩子正确的消费习惯要从小开始,家长不能随便把自己的手机支付密码告诉孩子,放纵孩子任意买东西。
33、济南市精神卫生中心智慧减压中心主任李甲从儿童心理特征入手,给出了相关分析,他认为在物资丰富的时代,孩子选择卡牌等比较时髦的产品进行攀比、仿效,心理上类似于炫富的初级阶段的状态。
34、“孩子在成长过程中,会逐渐认识到别的同学有什么好玩的东西、同学家有什么样的房子和车。随着孩子逐渐长大,这方面的思维会越来越明显。”在这个过程中,孩子能学到什么、做到什么、有什么感悟是很重要的,因此家长需要引导孩子正确认识自己的心理。
35、具体来说,如果孩子已经沉迷于集卡、拆卡,并且出现了攀比、炫耀、不理性消费等情况,家长该怎么办?李甲主任建议,可以让孩子写一篇作文,写一下购买这个产品的原始想法,引导孩子思考“如果把买这些卡牌的钱用来买更多的学习用品”,看看孩子有怎样的心得体会。
36、同时,从“堵不如疏”的思路上来看,李甲主任建议家长引导孩子把平时攒的零花钱用于买一些做家务的工具,带着孩子在家里学做一些家务,让孩子在家庭劳动中更好地锻炼身体、陶冶情操。
37、海报新闻记者 贺辉 仪首歌 实习生 李俊杰
38、(来源:海报新闻)
以上就是关于【小学生花3000元回收一张小马宝莉卡,“集卡瘾”谁能解?】的相关消息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