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恬不知耻词语意思是什么】“恬不知耻”是一个汉语成语,常用于形容人做了不道德、不光彩的事情,却毫无羞愧之心,甚至表现得理所当然。这个成语带有一定的贬义色彩,用来批评那些行为卑劣却毫无自省意识的人。
一、词语解析
- 词性:形容词
- 结构:联合式
- 出处:出自《史记·项羽本纪》:“然羽非有尺寸,乘势起陇亩之中,三年遂将五诸侯灭秦,分裂天下而封王侯,政由羽出,号为‘霸王’。居数月,诸侯之兵四面而至,羽乃引兵而东,欲西归。诸将皆曰:‘大王不以功赏,而以私怨诛人,今又背约,使民失望,此其所以败也。’羽曰:‘吾闻天命,安可违也?’于是项王乃曰:‘吾已言之矣!’遂不听。……其后,羽虽骄暴,而犹能自知,未尝恬不知耻。”(注:此处为简化表达,实际原文略有不同)
- 近义词:厚颜无耻、不知羞耻、脸皮厚
- 反义词:知书达理、羞耻心重、自惭形秽
二、词语含义总结
项目 | 内容 |
成语 | 恬不知耻 |
含义 | 做了坏事或不光彩的事,却毫不感到羞愧 |
用法 | 多用于形容人的道德低下或行为恶劣 |
情感色彩 | 贬义 |
出处 | 古代文献中常见,如《史记》等 |
近义词 | 厚颜无耻、不知羞耻 |
反义词 | 知书达理、自惭形秽 |
三、使用场景举例
1. 社会评论:
“有些人为了利益不择手段,甚至公然违法,真是恬不知耻。”
2. 文学作品:
“他背叛朋友,却在众人面前洋洋得意,简直是恬不知耻。”
3. 日常对话:
“你这样做太没底线了,真不知道什么叫恬不知耻。”
四、结语
“恬不知耻”不仅是一个简单的成语,更是对人性中缺乏道德约束的一种深刻批判。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时刻保持自省,避免成为那种“恬不知耻”的人。同时,在面对他人不良行为时,也要敢于指出,维护社会的公德与正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