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而后已不亦远乎的意思】一、
“死而后已不亦远乎”这句话出自《论语·泰伯》,原文为:“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这句话表达了儒家对士人精神的高度要求。
“死而后已”意思是直到生命结束才停止努力,强调一种坚定不移的奉献精神;“不亦远乎”则是反问句式,意为“难道不是很遥远吗?”这里“远”并非指距离,而是指责任重大、使命艰巨。
整句话的核心思想是:作为士人,应当肩负起弘扬仁德的责任,这种责任极其重大,而且需要终身践行,直至生命的尽头。因此,这种精神是崇高而遥远的。
二、表格展示
概念 | 解释 |
出处 | 《论语·泰伯》 |
原文 | “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
作者 | 曾子(孔子弟子) |
词语解释 | - 士:古代有志向、有道德的人,后泛指读书人或知识分子。 - 弘毅:胸怀宽广,意志坚定。 - 任重而道远:责任重大,路途遥远。 - 仁以为己任:以仁爱为自己的责任。 - 死而后已:直到死才停止。 - 不亦远乎:难道不是很遥远吗? |
核心思想 | 强调士人应承担弘扬仁德的责任,这种责任重大且持久,是一种高尚而艰难的精神追求。 |
现代意义 | 鼓励人们要有责任感和使命感,面对困难要坚持不懈,追求理想和价值。 |
三、结语
“死而后已不亦远乎”不仅是古代士人的精神写照,也对现代人具有深刻的启发意义。它提醒我们,在面对人生使命时,应有坚定的信念和不懈的努力,即使前路艰难,也要勇往直前,不负初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