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鳏寡孤独解释是什么】“鳏寡孤独”是一个汉语成语,常用于描述社会中缺乏照顾和帮助的弱势群体。这个词语源于古代对社会弱势群体的分类,体现了儒家思想中对仁爱与社会责任的重视。
为了更清晰地理解“鳏寡孤独”的含义,以下是对该词的总结与详细解释,并以表格形式展示其内涵、来源及现代意义。
一、
“鳏寡孤独”出自《礼记·礼运》:“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这里的“鳏”指丧妻的男人,“寡”指丧夫的女人,“孤”指孤儿,“独”指无子女的老人。这四类人都是社会中的弱势群体,需要特别的关爱与扶持。
在现代社会中,“鳏寡孤独”依然被用来泛指生活困难、无人照料的人群,强调社会应给予他们更多的关注和帮助。
二、表格展示
词语 | 含义 | 来源 | 现代意义 |
鳏 | 丧妻的男人 | 《礼记·礼运》 | 指失去配偶的男性,需社会关怀 |
寡 | 丧夫的女人 | 《礼记·礼运》 | 指失去配偶的女性,需社会支持 |
孤 | 失去父母的儿童 | 《礼记·礼运》 | 指孤儿,需家庭或社会抚养 |
独 | 无子女的老人 | 《礼记·礼运》 | 指独居老人,需社会照顾 |
三、结语
“鳏寡孤独”不仅是古代社会对弱势群体的分类,也反映了古人对社会公平与道德责任的思考。今天,这一概念仍然具有现实意义,提醒我们在追求经济发展的同时,不能忽视对弱势群体的关爱与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