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祭日是几月几日?】“国家祭日”这一说法在不同国家和地区可能有不同的含义,但在中国,通常所说的“国家祭日”是指“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这是中国政府为了纪念在抗日战争期间死于日本侵略者暴行的中国平民和战俘而设立的纪念日。
该纪念日定于每年的12月13日。这一日期的选择具有深刻的历史意义,旨在提醒人们铭记历史、珍惜和平,并警示后人勿忘国耻。
总结:
项目 | 内容 |
国家祭日名称 | 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 |
纪念日期 | 每年12月13日 |
设立时间 | 2014年2月27日,由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通过 |
纪念对象 | 在南京大屠杀中遇难的中国平民及战俘 |
设立目的 | 铭记历史、缅怀先烈、弘扬爱国主义精神 |
补充说明:
虽然“国家祭日”不是所有国家都统一使用的名称,但在一些国家,如韩国、德国等,也有类似的历史纪念活动或国家哀悼日。例如,韩国的“光复节”(8月15日)是纪念朝鲜半岛摆脱日本殖民统治的日子;德国则有“纳粹受害者纪念日”等。
在中国,除了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外,还有清明节、烈士纪念日(9月30日)等,这些日子也承载着国家对历史的回顾与对英雄的敬仰。
因此,“国家祭日”并非一个统一的固定日期,而是根据国家的历史背景和文化传统来设定的。对于中国而言,12月13日是具有特殊意义的国家祭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