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屋建瓴什么意思】“高屋建瓴”是一个汉语成语,出自《史记·高祖本纪》:“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镇国家,抚百姓,给馈饷,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众,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此三人者,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者也。”后人根据这段话引申出“高屋建瓴”的说法,用来形容从高处往下倒水,比喻对事物把握全面、控制局势、掌握主动。
一、
“高屋建瓴”原意是从高处往瓶子里倒水,水流顺畅、势不可挡。引申为在处理问题时,能够从全局出发,抓住关键,掌握主动权,具有战略眼光和掌控力。这个成语常用于形容领导者或决策者具备远见卓识,能够居高临下地分析问题、制定策略。
该成语多用于正式场合,如政治、管理、军事等领域,强调的是“宏观把握”与“顺势而为”的能力。
二、表格解析
词语 | 高屋建瓴 |
出处 | 《史记·高祖本纪》 |
原义 | 从高处往瓶子里倒水,水流顺畅 |
引申义 | 比喻从高处、全局出发,掌握主动,有战略眼光 |
用法 | 多用于描述领导者的决策能力、战略思维 |
近义词 | 高瞻远瞩、统揽全局、运筹帷幄 |
反义词 | 顾此失彼、目光短浅、缺乏远见 |
使用场景 | 政治、管理、军事、战略规划等 |
成语结构 | 动宾结构(高屋+建瓴) |
感情色彩 | 褒义 |
现代应用 | 常用于评价政策制定、企业战略、项目管理等 |
三、实际应用举例
- 政治领域:领导人若能高屋建瓴地分析国际形势,就能在外交事务中掌握主动。
- 企业管理:优秀的管理者往往能高屋建瓴地制定企业发展方向,避免盲目扩张。
- 个人发展:一个人若能高屋建瓴地规划人生目标,更容易实现长远成功。
四、小结
“高屋建瓴”不仅是一个成语,更是一种思维方式和处事态度。它强调的是一种宏观视角和掌控全局的能力,适用于各种需要长远规划和战略性思考的场景。理解并运用这一成语,有助于提升个人和组织的决策水平与执行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