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五花大绑的意思】“五花大绑”是一个常见的汉语成语,常用于描述被紧紧捆绑、无法动弹的状态。这个词语形象生动,多用于描写人物被擒获或被束缚的情景,具有强烈的画面感和表现力。
在日常生活中,“五花大绑”不仅用于实际的物理捆绑,也可以用来比喻某种精神或行为上的限制,比如思想被束缚、行动受限制等。
一、词语解释
词语 | 五花大绑 |
拼音 | wǔ huā dà bǎng |
释义 | 指用绳子把人捆得非常紧,手脚都被绑住,无法动弹。也比喻被严密控制或限制。 |
出处 | 不见于古代文献,是现代口语中常用的表达方式。 |
用法 | 多用于叙述或描写场景,强调被束缚的状态。 |
近义词 | 被绑、束手就擒、动弹不得 |
反义词 | 自由自在、无拘无束、轻松自如 |
二、使用场景举例
场景 | 示例句子 |
动作描写 | 那个小偷被警察五花大绑,动弹不得。 |
比喻用法 | 他整天被工作压得五花大绑,几乎没有自己的时间。 |
文学作品 | 故事中的主角被敌人五花大绑,等待下一步处置。 |
三、词语特点
1. 形象性强:通过“五花”和“大绑”两个词的组合,让人联想到被重重束缚的画面。
2. 口语化:虽然属于成语,但更偏向于口语表达,适用于日常对话和文学描写。
3. 多用于负面情境:通常用于描述被控制、被限制的情况,带有一定消极色彩。
四、总结
“五花大绑”是一个生动形象的成语,用来形容被紧紧捆绑、无法自由活动的状态。它既可以用于实际的物理束缚,也可以用于比喻性的精神或行为上的限制。在写作和日常交流中,这个词能有效增强语言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如果你希望进一步了解类似成语的用法或拓展相关词汇,可以继续提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