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攻其不备的成语故事】“攻其不备”是一个出自《孙子兵法》的经典成语,意指在敌人没有防备的时候发起攻击,以取得胜利。这个成语不仅在军事上有着重要应用,在日常生活中也常用来形容在对手毫无准备的情况下采取行动,从而获得优势。
成语出处
该成语最早见于《孙子·计篇》:“攻其无备,出其不意。”意思是说:要在敌人没有防备的时候发动攻击,从敌人意想不到的地方出击。这句话强调了“出其不意”和“攻其不备”的战略思想,是古代战争中非常重要的战术原则。
成语故事
历史上有很多运用“攻其不备”策略而取胜的例子。其中最著名的是赤壁之战中的火攻战术。
东汉末年,曹操率领大军南下,意图统一南方。孙权与刘备联合抵抗。周瑜和诸葛亮利用曹军不善水战、船舰相连的弱点,决定采用火攻。他们趁着东南风起,用火船冲入曹军水寨,火势迅速蔓延,烧毁了大量战船,使曹军大败。这一战正是“攻其不备”的典型体现——曹军未料到会遭遇如此猛烈的火攻,因此损失惨重。
成语释义
项目 | 内容 |
成语 | 攻其不备 |
拼音 | gōng qí bù bèi |
出处 | 《孙子·计篇》 |
含义 | 在敌人没有防备的时候发起攻击 |
用法 | 多用于军事或竞争场合,表示抓住对方疏忽时采取行动 |
近义词 | 出其不意、趁虚而入 |
反义词 | 防患未然、有备无患 |
现代应用
在现代商业、体育、甚至日常生活中的竞争中,“攻其不备”也常被使用。比如:
- 商业竞争中,企业常常在竞争对手尚未察觉市场变化时推出新产品。
- 体育比赛中,运动员在对手注意力不集中时发起关键进攻。
- 在谈判中,一方在对方情绪放松时提出有利条件。
这些都体现了“攻其不备”的智慧,即在合适的时机、合适的方式下,做出出人意料的行动,从而取得优势。
总结
“攻其不备”不仅是古代战争的重要策略,更是现代社会中应对竞争、把握机会的一种智慧。它提醒我们,成功往往属于那些善于观察、敢于行动的人。在面对挑战时,若能“攻其不备”,便可能在关键时刻赢得先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