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骢指什么颜色的马】“骢”是一个汉语词汇,常用于古诗词或文言文中,用来形容一种特定颜色的马。在现代汉语中,“骢”虽然不常见,但其含义依然具有一定的文化价值和历史背景。
一、
“骢”字原意是指青白相间、毛色鲜明的马,通常被描述为青白色或带有浅灰色的马。在古代,这种马因其色泽鲜艳、姿态俊美而受到人们的喜爱,常被用于骑乘、征战或作为贵族身份的象征。
在文学作品中,“骢”也常被用来比喻骏马或勇士,具有一定的象征意义。例如,在唐代诗歌中,常以“骢马”来形容战马的英姿飒爽。
二、表格展示
词语 | 拼音 | 含义 | 常见用法 | 文化象征 |
骢 | cōng | 青白色或带浅灰的马 | 古诗词、文言文 | 骏马、英勇、贵族身份 |
三、延伸说明
“骢”在古代文献中多见于《诗经》《汉书》等典籍中,如《汉书·西域传》中有“大宛多善马,其马汗血,谓之‘汗血宝马’,亦有‘骢’者”。这说明“骢”是一种品质优良的马种,不仅外观漂亮,而且奔跑迅速。
此外,在唐宋诗词中,“骢”也常与“玉”“龙”等词搭配使用,如“玉骢嘶”“骢马行”,增强诗句的意境与美感。
四、结语
综上所述,“骢”指的是青白色或带有浅灰色的马,常用于古代文学中,象征着高贵、勇猛与俊美。了解“骢”的含义,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古诗词中的意象与文化内涵。
如需进一步探讨其他古汉语词汇,欢迎继续提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