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荦荦是什么意思】“荦荦”是一个汉语词语,常见于古文或文学作品中。它通常用来形容事物清晰、明显、有条理的状态,有时也表示突出、显著的意思。在现代汉语中使用较少,但在一些诗词、文章中仍可见其用法。
一、
“荦荦”一词源自古代汉语,常用于描述事物的清晰、明确或突出。它在不同语境中有不同的含义,但总体上都带有“明显、突出”的意味。该词多见于古文或文学作品中,现代日常使用较少。
二、详细解释与用法
词语 | 拼音 | 基本含义 | 用法举例 | 说明 |
荦荦 | luò luò | 清晰、明显;突出、显著 | “事理荦荦,不可掩也。” | 多用于书面语,尤其在古文和文学作品中 |
表示事物有条理、清楚 | “其言荦荦,可考也。” | 强调内容明确、易于理解 | ||
有时也可指人性格鲜明 | “此人荦荦,不随俗流。” | 形容个性突出,不随波逐流 |
三、常见出处
1. 《后汉书·王符传》
“夫明主之听言也,无不察其情,而观其志,是以言者无隐情,而听者得真意,故能通天下之志,达万物之情,使事理荦荦,如指诸掌。”
2. 《晋书·张华传》
“华性好学,虽居乱世,犹不废诵读,其所著书,辞义赡博,理致深远,事理荦荦,足以垂世。”
四、现代应用与建议
由于“荦荦”属于较为文言的词汇,在现代汉语中使用频率较低,除非在特定文学创作或学术研究中,否则不太常见。如果需要表达类似“清晰、明显”的意思,可以使用“明显”、“清晰”、“突出”等更通俗的词汇。
五、总结
“荦荦”是一个具有古典色彩的词语,主要表示事物清晰、突出或有条理。虽然在现代口语中不常用,但在文学、历史或学术文本中仍有其独特价值。了解这个词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古文和文学作品中的表达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