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徒托空言的意思】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会听到一些看似有道理、实则缺乏实际行动的言论。成语“徒托空言”正是用来形容这种只说不做、空谈理论而没有实际行为的现象。这个成语出自《汉书·贾谊传》,原意是“只是把话说出来,却没有实际行动”,后来被广泛用于批评那些只会口头承诺却无实际行动的人或事。
下面是对该成语的详细解析和总结:
一、成语释义
成语 | 徒托空言 |
拼音 | tú tuō kōng yán |
出处 | 《汉书·贾谊传》:“今人主之于言也,不曰‘我将行之’,而曰‘吾已行之’;不曰‘吾将为之’,而曰‘吾已为之’。故虽有善政,不能久也。夫徒托空言,而不求其实,非所以为治也。” |
释义 | 只是口头说说,没有实际行动;空谈理论,不付诸实践。 |
近义词 | 空谈误国、纸上谈兵、言而无信 |
反义词 | 言出必行、身体力行、言行一致 |
二、使用场景
“徒托空言”常用于以下几种情况:
1. 批评他人:如领导只讲政策,不落实;
2. 自我反省:提醒自己不要只说不做;
3. 社会现象:形容某些政策或口号停留在表面,缺乏执行力。
三、例句分析
例句 | 解析 |
“他总是夸夸其谈,却从不行动,真是徒托空言。” | 批评某人只说不做,缺乏实际行动。 |
“政府提出很多政策,但若不落实,也只是徒托空言。” | 指政策空洞,缺乏执行力度。 |
四、成语背后的文化内涵
“徒托空言”不仅是一个语言表达,更反映了中国文化中对“知行合一”的重视。古人强调“言必行,行必果”,认为只有将想法付诸实践,才能真正实现价值。因此,“徒托空言”往往带有较强的批判意味,提醒人们要言行一致、脚踏实地。
五、总结
项目 | 内容 |
成语 | 徒托空言 |
含义 | 只说不做,空谈无实 |
出处 | 《汉书·贾谊传》 |
用法 | 批评空谈、不落实的行为 |
文化意义 | 强调“知行合一”的重要性 |
总之,“徒托空言”提醒我们,语言的价值在于实践,只有将想法转化为行动,才能真正推动事情的发展。在现代社会,面对各种承诺与口号,更需要警惕“徒托空言”的现象,倡导务实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