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望翻译

《春望》是唐代伟大诗人杜甫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全诗如下: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这首诗作于安史之乱期间,当时长安被叛军攻陷,国家动荡不安,百姓流离失所。杜甫目睹这一切,心中感慨万千,写下此诗抒发忧国忧民之情。

首联“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描绘出战乱后长安城的荒凉景象:虽然国家已经残破不堪,但山河依旧存在;春天来了,城中却杂草丛生,一片萧条。这句通过对比,突出了战争给社会带来的巨大破坏。

颔联“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进一步渲染了诗人内心的伤痛。面对美好的春景,本应让人愉悦,但诗人却因时局动荡而伤心落泪,听到鸟儿鸣叫也感到揪心。这里将自然景物与个人情感巧妙结合,使画面更加生动感人。

颈联“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具体描述了战争持续时间之长以及通讯困难的情况。从正月到三月,战火不断,音信全无,一封家书显得格外珍贵。这两句反映了战乱时期人们普遍面临的困境,同时也表达了对亲人的深切思念。

尾联“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刻画了诗人焦虑不安的状态。由于忧愁烦闷,头发稀疏脱落,以至于连簪子都插不住了。这一细节描写生动地表现了诗人内心的痛苦和无奈。

总之,《春望》通过对长安春天景色的描写,深刻揭示了战争给国家和社会带来的灾难,抒发了诗人忧国忧民的情怀。这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堪称杜甫现实主义诗歌的代表作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