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烧:乡村里的温暖记忆
在广袤的中国大地上,麦田是四季轮回中不可或缺的一抹金黄。而“麦烧”,则是乡村里一种简单却充满烟火气息的传统美食,承载着无数人儿时的记忆。
每年秋收之后,农民们将多余的麦秸秆收集起来,堆成一座座小山。这些秸秆不仅是燃烧取暖的好材料,更是制作“麦烧”的重要原料。所谓麦烧,其实是一种用小麦面团包裹馅料后,在麦秸秆火上烤制而成的小吃。它外皮焦香酥脆,内里软糯多汁,每一口都透着朴实的风味。
做麦烧的过程充满了乐趣。奶奶总会提前准备好新鲜的小麦面粉,掺入少许水揉成光滑的面团。然后她会切一些新鲜的蔬菜如胡萝卜、青椒,再拌上肉末和调料做成馅料。接下来便是孩子们最喜欢的环节——包麦烧。大家围坐在一起,将面团捏成小碗状,填满馅料后再小心翼翼地封口。看着一个个圆滚滚的麦烧从手中诞生,那种满足感无以言表。
当夜幕降临,院子里升起袅袅炊烟,麦秸秆被点燃,火苗噼啪作响。麦烧被串在铁签上,轻轻放在火堆旁慢慢烘烤。随着温度升高,原本白净的麦烧逐渐染上诱人的金黄色,散发出阵阵香气。孩子们守在一旁,眼巴巴地等待着第一根出炉。咬上一口热腾腾的麦烧,外皮酥脆得掉渣,里面却是温润可口的馅料,那滋味至今想起仍让人垂涎三尺。
如今,城市化进程让这种传统的烹饪方式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线,但每当我闻到类似的味道,总会想起故乡的田野和那个围着灶台笑语盈盈的童年时光。麦烧不仅是一种食物,更是一段关于家、土地与亲情的美好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