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乡偶书》是唐代诗人贺知章晚年辞官归乡时所作,共两首。这两首诗短小精悍,却饱含深情,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以及人生易老、世事变迁的感慨。
第一首诗写道:“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这首诗开篇即点明主题——年少时离开家乡,到年老才得以重返故土。虽然岁月流逝,但乡音未变,而自己却已两鬓斑白,容颜苍老。更令人感慨的是,当诗人回到家乡,那些孩童们看到他竟都不认识,还天真地询问他是从哪里来的客人。短短四句,通过对比少年与老年、熟悉与陌生,生动地描绘出时光飞逝、人事沧桑的景象,同时也流露出一种淡淡的哀愁和无奈。
第二首诗则进一步深化了这种情感:“离别家乡岁月多,近来人事半消磨。惟有门前镜湖水,春风不改旧时波。”诗人感叹离家多年,家乡的人事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唯一不变的只有门前那片镜湖,即便经历了无数个春夏秋冬,春风拂过湖面依旧荡漾着往昔的模样。这一句“春风不改旧时波”既是对自然永恒的礼赞,也是对人世间无常的叹息。
这两首诗语言质朴自然,情感真挚深沉,不仅反映了作者个人的经历与心境,也引发了读者对于生命短暂与永恒之间关系的思考。它告诉我们,无论时代如何发展,故乡始终是我们心灵深处最温暖的港湾;而面对生活中的种种变化,我们应学会坦然接受,并珍惜当下拥有的每一份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