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壁赋》是苏轼被贬黄州时所作,文章以游赤壁为背景,借景抒情,表达了作者复杂的情感与哲思。以下是重点句子默写及简要分析:
重点句子默写:
1. “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
开篇点明时间、地点和人物,奠定了全文的叙事基调。
2. “清风徐来,水波不兴。”
描绘了赤壁夜晚的宁静景象,营造出一种超然脱俗的氛围。
3. “白露横江,水光接天。”
从视觉角度描绘了江面的广阔与壮美,展现了自然的宏大之美。
4. “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
形象地写出小船在江面上自由漂泊的状态,也隐喻人生旅途中的无常与迷茫。
5. “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
借用比喻表达对人生短暂与宇宙浩瀚的感慨,流露出一种谦卑与敬畏。
6. “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
对比人生的短暂与自然的永恒,揭示了个体生命的有限性。
7. “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
表达了对自然万物的尊重与敬畏,同时也暗含对功名利禄的淡泊态度。
8. “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
强调自然的美好可以为人类所共享,体现了作者豁达乐观的精神境界。
9. “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
哲理性的思考,说明世间万物都在变化中保持平衡,蕴含深刻的人生哲理。
10. “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
总结全文主旨,强调顺应自然规律,不必羡慕永恒,只需珍惜当下。
文章分析:
《赤壁赋》通过对赤壁夜游场景的描写,展现了苏轼内心的矛盾与超脱。文章开头描绘了一幅静谧优美的江景图,让人仿佛置身其中。随后通过主客问答的形式,探讨了人生短暂与自然永恒的哲学命题。苏轼由眼前的自然美景联想到个人命运的无常,又从自然规律中悟出了豁达的人生态度。他最终释然,认为人生虽短,但只要心怀坦荡,便能与自然和谐共处。
整篇文章情景交融,语言优美,既有细腻的描写,又有深邃的哲理思考,充分体现了苏轼旷达洒脱的文人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