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放管服”改革 推动政府治理现代化
近年来,我国持续推进“放管服”改革,即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旨在通过转变政府职能,提升行政效率,激发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这一改革不仅符合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要求,也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
在“放”的方面,政府大幅削减行政审批事项,取消不必要的证明材料,让企业能够更便捷地进入市场。例如,工商登记制度改革实施以来,“先照后证”“多证合一”等措施极大降低了创业门槛,激发了市场主体的活力。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全国市场主体数量已突破1.7亿户,其中个体工商户超过1亿户,充分体现了改革带来的红利。
在“管”的方面,政府注重创新监管方式,从传统的“人盯人”转向智能化、精准化监管。通过大数据分析、信用监管等手段,既减少了对企业的干扰,又提高了监管效能。同时,建立跨部门联合惩戒机制,强化事中事后监管,确保市场秩序规范运行。
在“服”的方面,各地纷纷推出便民利企的服务举措。如推行“一网通办”,实现政务服务事项全程在线办理;设立“一件事一次办”综合窗口,将多项业务整合为“一件事”,让群众少跑腿、数据多跑路。此外,许多地方还开通了24小时自助服务区,方便群众随时办理业务,真正做到了为民服务零距离。
总之,“放管服”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政府与社会共同努力。未来,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相信我国将在更高水平上实现政府治理现代化,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有力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