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信息快讯 > 经验问答 >

用名存实亡造句子

2025-08-20 04:54:43

问题描述:

用名存实亡造句子,急!求解答,求不沉贴!

最佳答案

推荐答案

2025-08-20 04:54:43

用名存实亡造句子】“名存实亡”是一个常用的成语,意思是名义上还存在,实际上已经不存在了。这个成语常用于描述某些制度、组织、政策或事物虽然在形式上保留,但实际作用已经丧失。下面将对“名存实亡”的含义进行总结,并通过表格形式展示相关例句。

一、

“名存实亡”出自《后汉书·王符传》,原意是“名声还在,实际已无”。现在多用来形容某种事物或制度虽然表面上仍然存在,但实际上已经失去了原有的意义和功能。这种现象在现实生活中较为常见,比如一些规章制度、机构设置、文化传统等,都可能因为各种原因而逐渐变得有名无实。

使用“名存实亡”时,需注意语境的恰当性,避免滥用或误解其含义。它强调的是“形式与实质”的脱节,而非单纯的失败或无效。

二、例句展示(表格形式)

序号 句子示例 说明
1 这个委员会虽然还存在,但早已名存实亡。 表示该组织虽有名称,但已无实际权力或作用。
2 那些老规矩在现代社会中早已名存实亡。 强调传统习俗在现实中不再被遵守。
3 他虽然挂着总经理的头衔,但公司事务早已由他人掌控,可谓名存实亡。 描述职位虚设,实际权力旁落。
4 这项政策原本旨在改善民生,如今却成了名存实亡的空谈。 表达政策执行不力,流于形式。
5 虽然学校仍保留着‘三好学生’称号,但评选标准早已名存实亡。 指评价体系失去原有意义。

三、使用建议

- 适用场景:适用于正式或半正式的写作场合,如议论文、评论文章、分析报告等。

- 避免误区:不要将“名存实亡”与“形同虚设”混为一谈,后者更强调“外表存在,内部无用”,而“名存实亡”更侧重“名义存在,实际失效”。

- 搭配词语:常与“制度”、“组织”、“政策”、“称号”等名词搭配使用。

通过以上内容可以看出,“名存实亡”是一个具有较强表达力的成语,能够准确传达出一种“表面存在,实质消亡”的状态。合理运用这一成语,可以增强语言的表现力和逻辑性。

  免责声明:本答案或内容为用户上传,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遇侵权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

 
分享:
最新文章